作 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作蒙漆园吏,大约与孟子同时或稍后。庄子推崇老子学说,反对儒、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把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与老子虽然同是主张无为,但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则听任自然而不为。他认为“道”是万物本源,“无所不在”,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发展,指出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但他又否认事物的稳定性和差别性,甚至认为“物我齐一”。他消极地逃避现实政治,追求个人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今存《庄子》一书,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所著文章的纂辑。《汉书·艺文志》著录52篇,今存33篇。其文“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善于运用形象说理,文采繁富,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