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析

《离骚》的内容有下列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实现“美政”。屈原的政治思想接近于儒家,他主张效法历史上的圣君贤相,励精图治,举贤授能,修明法度:“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二是表现屈原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以及因此而遭受的打击,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三是表现屈原坚贞洁白的品质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屈原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修养品德,渴望建立美好的名誉.面对腐朽势力的打击,屈原绝不妥协。他虽然蒙受了极大的委屈,但仍为楚国的前途担忧,”就在“吾独穷困乎此时”的逆境中,仍展开了苦恋般的求索,上叩天阍,下求佚女,又请巫咸降神、灵氛占,为之指示出路。最后,眷恋故土的感情战胜了去国远游的打算,他决定留在楚国,以死来殉理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成之所居”。屈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对光明的最求,献给了振兴楚国的事业。

《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诗歌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和幻想,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驱使各种神话形象、历史人物、禽鸟花草,纷至沓来,构成了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异常芳洁高大,从精神世界到外表服饰都带有理想化的特点,远远高出于世俗之上。他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自由往来,在奇幻的神话境界中展开顽强的求索。诗中自始至终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荡者火山爆发般的激情。
  屈原在《离骚》中广泛运用了比兴手法,使比不再局限于以物比物,兴也不仅仅用于作品的发端,。他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比喻人的品质和志行,诗中的比兴带有普遍的的象征意义,“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诗中还大量“引类譬喻”,使比兴的意象互相联系,各成系统,产生了蕴藉深厚,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称赞《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而见义远。”
  《离骚》表现了主人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及在斗争过程中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环境的尖锐冲突以及他内凡的剧烈冲突。全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离骚》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般的激情,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及在斗争过程中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环境的尖锐冲突以及他内凡的剧烈冲突。全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