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 |
 |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祖父曹腾为宦官,桓帝时任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父曹嵩为曹腾养子,官至太尉。曹操少时即机警,有权数,任侠放荡。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黄巾起义时,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升为济南相,后辞官归乡里。董卓乱时,随袁绍讨伐董卓,后迎献帝迁都于许昌,拜司空,封武平侯。建安五年(200)击败袁绍,统一北方。位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不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卓有建树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且又富于创造性,往往以旧题写时事,反映动荡现实,抒写宏大抱负,情感深沉激越,风格苍劲悲壮。他的散文突破旧的传统,风格“清峻”、“通脱”、“简约严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魏武帝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