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作品译作 |
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 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达文则不无夸张地代巴尔扎克宣称: “一幅人类的全景图将要诞生。”“作者以极其宏伟的规模造了一面类似Speculummundi (世界的镜子) 的东西。”法国学者泽里古尔则说: “什么是《人间喜剧》 我们可以回答: 一切! 因为它带来一种生命哲学。
巴尔扎克强调自己要完成的这部历史,是“伟大的人类史, 风俗史, 事物和生命的历史, 心灵和社会利害的历史。”或者, 我们可以借用《幻灭》中伏脱冷并不科学但却十分尖刻的历史分类法: “历史有两部: 一部是官方的、骗人的历史, 做教科书用的,给王太子念的; 另外一部是秘密的历史, 可以看出国家大事的真正原因, 是一部可耻的历史。”作家偏爱的是后者。显然, 巴尔扎克要求文学表现的是一部更真实、更深层的历史, 一部关于社会和人类的真正的历史,一部既包含着外在的社会变迁轨迹, 又包含着内里的情感变化的历史。
为此, 文学需要思想, 作家需要“研究” (像巴尔扎克这样在书题上频繁使用“研究”一词的作家, 也是绝无仅有的) 。“文学艺术以借助于思想重现人的本性为目标, 是所有艺术中最复杂的艺术。”巴尔扎克在艺术门类的横向比较中, 概括出文学是最需要思想的艺术。它的描绘不能是对表象的描绘, 不能停留在谨严的再现上, 文学要探索, 要深究, “应当研究一下产生这类社会效果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 把握住众多的人物、激情和事件的内在意义”; “在努力寻找这种原因、这种社会动力之后”,“还应当思索一下自然法则, 推敲一下各类社会对永恒的准则, 对真和美有哪些背离, 又有哪些接近的地方。”总之, 观察应伴随着思考, 描绘现实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的规律,而作家则应是“时代的分析者”和“深刻的哲学家”。
小说———历史———哲学
小说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这“三位一体”的主张, 不妨认为就是巴尔扎克“体系”说的要旨。如果说, 在《驴皮记》和《路易·朗贝尔》中已透露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