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方面的, 可以是直接的和间接的; 所谓渗透, 则多半隐晦而曲折, 必须细加清理和辨识。就这个问题, 无疑可以写一部厚厚的专著。笔者没有这样的精力和功力, 只能抛砖引玉, 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或者说甚至只是感觉; 深入的探讨、论证, 就留给我们希望还会出现的新一代歌德研究者吧。
请看, 一个半世纪以来, 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成功后的西方资产阶级, 他们并未“躺上软床”, 而是仍然一个劲儿地创造财富, 积累财富, 没有一天停止, 没有一刻餍足。他们不断改进创造财富的手段, 革新技术, 优化管理, 进行科学实验和发明创造。他们进而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 不但使地球的面貌日新月异, 而且开始探索和开发宇宙, 比起浮士德的上天入地、围海造田来,实在尤有过之。他们无止境地追求生活的享受, 可谓竭尽舒适、豪华、奢靡之事, 浮士德博士的那些享受———不管是金钱、权力和美色的拥有, 还是事业的成功———与他们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浮士德》中那些看似神奇的事物, 例如魔女“巫厨”中能窥见裸体美女的“宝镜”和使人恢复青春的汤药之类, 在他们老早已变成生活中的现实......
所有这些比《共产党宣言》列举的人间奇迹更加伟大的奇迹, 当然有其产生的经济基础、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前提, 但是, 就上层建筑而言, 上述以“浮士德精神”为代表的永远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不是仍然对它产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么? 何况, 经济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乃至制度前提, 也同样是人的创造, 同样是某种人生态度的产物。
当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 欧洲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浮士德精神”的影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有意无意地, 它某些部分被夸大和绝对化了, 某些部分被忽视、阉割或者曲解了, ③以致产生出消极和反面的影响。到了19 世纪20 世纪之交,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晚期, 以我为中心, 自视为超人, 利己唯我, 声色犬马, 纵欲无度, 贪得无厌,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殖民掠夺, 无度地利用自然资源, 破坏生态环境??这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和资产阶级的恶行, 也同样隐隐约约地投射出被夸大、扭曲、和滥用了的“浮士德精神”来。
这种现象, 不只可以用“真理跨前一步即成为谬误”进行解释, 而且也反映出资产阶级世界观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