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浮士德》中的浮士德形象反映了歌德对人性、对人的精神内涵与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浮士德性格中的这种两重性使他处在上帝和魔鬼之间,兼有神性和魔性。他若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会上升到灵的境界。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将坠入魔道,走向堕落。
(2)“浮士德精神”:歌德认为,沉沦和进取的双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对等,他的神性要强过魔性,他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
(3)歌德并不因此看轻魔性在浮士德追求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浮士德的一生是神性和魔性矛盾斗争的过程。歌德对浮士德形象的描写,也是以浮士德与靡非斯托的辩证关系为基础的。他奋发进取、永不满足的精神是他上升的内在动力,不断地寻求真、善、美,体现了肯定的精神;靡非斯托利用浮士德身上的魔性诱使他堕落,体现了否定的精神,是恶的代表。然而浮士德的神性使他能够吸取教训,不断克服魔障。对于浮士德来说,靡非斯托的恶在客观上却起着引导浮士德最终找到了人生真谛的作用,促成了浮士德的向善正是在这种辩证发展之中,浮士德的精神内涵才日益深厚,境界日益提升。
答案讲解:
试题出处: